吴冠中(中国,1919-2010) 金田 油画欣赏
发布日期:2023-11-27 浏览次数:564 关键词:
吴冠中(中国,1919-2010)
金田
,中文签名,日期“77”(左下);签名、日期并刻有中文(背面)
油彩,木板
61.3 x 46 厘米。(24 1/8 x 18 1/8 英寸)
1977 年绘制
中国艺术家意识到,站在整个二十世纪的世界面前,必须解决如何在继承自己的传统的同时向外国艺术学习,如何将东西方艺术融合成某种统一的问题。在这些艺术家中,吴冠中脱颖而出,成为其中的领军人物之一。他本人就是近代中国绘画不断苦恼和不断求索的典范,他的艺术就是这种苦恼和求索的结晶。——詹姆斯·卡希尔,《吴冠中绘画风格与方法》吴冠中1919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的一个乡村。少年时因结识朱德群而接触艺术,立即爱上艺术,并考入杭州艺术学院,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 。1947年,吴冠中前往巴黎,就读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1950年回国,游历祖国各地,进行创作探索,为实现“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理想而努力。他成为20世纪中国现代绘画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下放到”农村多年,直到1972年才被允许重返画坛。他从田园的经历中汲取灵感,形成了一种更简单、更元素的风格,在对自然和人文场景的描绘中体现了他对美和形式的追求。《金田》(拍品第 8 号)作于 1977 年,描绘了中国南方早春时节,广阔连绵的油菜花田盛开着灿烂的黄色花朵。画面温暖、清新的色彩给人以视觉冲击力,却又不妨碍其写实表现的自然魅力。乡村之美是该作品的基本主题,其基本视觉结构由垂直和水平线条以及色块的叠加形成。吴冠中以抒情、自由的笔触,勾勒出故乡的诗情画意,在凝重与开放之间取得了理想的平衡,在紧凑凝练的风格中也出现了令人愉悦的变化。《金田》既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所追求的生动与韵味,又挑战了现代西方油画的点、线、面、面的创新表现形式。金色田野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生活场景。充分展现了吴冠中在不脱离写实基本技法的情况下,在西方透视的框架下,仍然融入了中国山水多点透视的元素,以及一种更直观、更全面的自然感知。 。他的构图中略微抬高的地平线强调了土地的宽度;以天空和高山为背景,吴氏以写意的白墙黑瓦屋顶点缀其间。他以简单的几笔,描绘出田野中行走的轻松、优雅的人物形象,简洁地收尾了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江南生活气息和独特的风景。油菜田的浓郁黄色占据了中景和前景,而七棵高大纤细的白杨树则穿过画作的平坦空间。线条的丰富变化和个性,令人想起“金陵八大家”之首的画家龚贤的风范(图一)。吴用他的调色刀锋利的边缘在他温暖的黄棕色颜料的厚涂上刮掉它的线条,在非常近的前景中制作了栅栏;它的线条与向画面顶部生长的细树枝的灵活线条相呼应。这些线条的优美图案增添了韵律感,有助于表达生命的旺盛能量,或许还进一步暗示着一种坚定不移的精神。吴冠中70年代的作品(图2)的形式美往往源于其强烈而富有节奏的线条,这些线条与他的强烈质感的色块交织在一起,产生了空间结构。这些元素增加了其层次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增加了意境的深度,而吴氏绘画语汇的高度简化和概括,加上他对景物的巧妙运用,也表现出浓厚的东方审美情趣。长江三峡与鲁迅故乡——创作回忆录”吴说,“我喜欢逼真生动的图像和色彩,我不满足于将自己限制在某个奇怪的地方的一个漂亮的小场景中。相反,即使是写生,我也是在“移花接木”、“移山排海”,这就是我三十多年写生的大概写照。也就是说,吴冠中在构图布局上下了最大的功夫;这让他在自然风景中发现了整体的形式,并在绘画的形式中找到了自然的焦点。这也帮助他克服了僵化的观念和规则,以帮助他实现“油画民族化”和“中国画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金田》那夺目的黄色,也让人想起吴冠中极为推崇的梵高作品中常见的麦田。麦田也暗示着艺术家回归大地、深深扎根,与吴冠中油菜田形象的生命力相得益彰。麦田也曾是吴冠中自己画作的题材(图3)。在梵高的《麦捆升月风景》(图4)中,我们看到了他对构图的关注,以及他对色域的精确划分如何强调画布的平坦度;而《金田》则呈现出一种更强的纵深感,源自中国水墨画的意象空间,引导观者的视线从前景转向远处。与梵高风景画中躁动、急迫的线条、鲜明的色彩对比、独特的起伏热情不同,吴冠中在视觉上强调自然的整体平衡和和谐的节奏,从而形成坚实、简单的活力。 站在欧洲现代绘画与中国山水画的两极之间,两者所代表的审美经验和观念截然不同,吴冠中看到了超越绘画媒介、时代传统和文化差异的机会。他以充满活力、乐观向上的精神,锐意进取,创造出了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辉煌、杰出的风格和结构。大芬村油画分享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