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请登录] [QQ登录]   [免费注册]

吴冠中油画《墙上的秋天》

发布日期:2023-09-12  浏览次数:851 关键词:

吴冠中(中国,1919-2010)
《墙上的秋天》 ,木板 上
用中文签名和日期(右下),油画 ,30 x 55 厘米。(11 3/4 x 21 5/8 英寸) 1991 年绘制


“单靠笔墨本身是不行的;
就像一块未经雕刻的粘土,它没有任何价值。笔墨只是为创作者服务的奴隶,无非是激发创作者思想的工具,是跟随艺术家的双手的仆人,经过艺术家的思想消化,才呈现在画布上。他们自己永远无法考虑它们所呈现的标记或形状。因此,作品的本质品质,永远不能从纯粹的技术角度来考虑,而应该构成我们这个时代的重要证明。”

——吴冠中《水墨归零》《画之外我的声音》

在中国画中,结构、透视和空间错觉主要是通过线条的粗细来创造的;这种光、色彩和时间叙事的复杂组合,结合起来创造出统一的抽象形式。《墙上的秋》(Lot 19)以油画为媒介,承载中国抽象艺术的精髓,吴冠中结合中西艺术传统的艺术媒介、理论和方法,寻找东方情感的当代表达。 。

画布上充满了浓密的铬橙色和土红色;色彩的应用是直接进行的,而不受约束的抽象线条则在画布上漫游。通过在每个主题之间建立动态关系——白桦树的线条、扁平天空的形状和墙壁的摩擦笔触——所有主题都渴望邀请观众通过橙色的主观色调想象现实——红色的。这种有条不紊的构图在八大山人的《鸟石图》中显而易见。抽象的笔触让位于汹涌的线条,变化丰富,揭示了自然的超越性。作品的表现主义风格要求观者进行主观解读,反思艺术家领域内的鸟、石、土等物理世界所呈现的内在特征,以及内化的自然现象,最终辨别“感”。超越”传达。吴冠中掌握了“笔墨”的运用,但他并不局限于媒介;吴冠中试图解构《墨为零》中的技法观念,意在挑战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的观念。

“我一遍又一遍地粉刷白色的墙壁,为秋天的感官丰富增添光彩……然而,墙壁施加的限制似乎令人不安;常春藤看似不受约束的延伸,受到墙体的限制,同时又被代表天空的空间侵入。但如果我压缩天空的区域,那么山墙就会失去完整性。”
——吴冠中,《墙上的秋》,《吴冠中纪念诞生画》

吴冠中对《墙上的秋》的处理通过重新定义透视定律,引发了人们对“黄金比例”的先入之见。乍一看,大地和天空、藤蔓和墙壁的图像被提议作为三分法中的构图元素。即使观者的眼睛注视着图像,其焦点似乎远远超出了画框——藤蔓、野花和枫叶的模糊形状沿着墙壁沿着水平轴蔓延;相比之下,白桦树的树枝则沿垂直方向生长。艺术家很快地堆积了一层层油彩,用书法笔画描绘了弯曲的藤蔓,包括钩子、缰绳、凸起和曲线;毫不费力的线条和墨迹聚集在一起,提醒我们赛·托布利如何改变了抽象表现主义。吴冠中巧妙地创造了无限扩张的幻象,他精心挑选的主题(藤蔓和树枝)具有穿透性的结构,以他富有表现力的笔触和耀眼的色彩吸引着观众;他的艺术让心灵得以漫游,画框内外存在着广阔的空间。吴聘的作品中也体现了树木的强大和威严《风景画》和克里姆特的《白桦树农舍》宣告,除了我们想象的风景之外,还没有发现深刻的意义。将此作品与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并列观赏,可领略吴氏对传统山水画艺术智慧的运用。

墙上的秋天用西方现代主义阐释东方美学;此画作为他的“墨为零”理论的理论框架,激起了中国艺术的思潮,开启了他的艺术探索之路。当颜料从画笔流向表面时,所产生的图像在关系变化之间产生共鸣;至于虚无的空间,进一步由观众用自己的召唤来填补。大芬村油画网编辑

分享文章===
更多

 


您可能喜欢的文章

  • 随机推荐
  • 本月排行

油画分类大全